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嫡兄 第256节  (第2/3页)
    正要窃喜,就听王先生朗声大笑:“妙!妙极!”    第131章    “苏大人,这三角帆堪称绝妙,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王先生满目赞叹,捧着图纸爱不释手。    苏源将某些人的震惊或失望看在眼里,泛起三分笑:“此法非我所?创,是从书中得来的启发。”    王先生追问:“这本书可否借我一阅?”    苏源语带歉意:“那书是我在松江府的顺来集市上淘来的,归京途中不慎遗失,再无可寻。”    “竟是如此,那就算了。”王先生颇为失落,转而又看向?图纸,“不知诸位大人打算何时开始造船?”    王一舟答道:“船只模具已呈给陛下,不知结果如何。”    盖因新?船只与以?往的大相径庭,结合造船处众人的反应,他?不确定能否顺利通过。    要?知道,造一艘船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人力。    总有?一些?不看好?的人,以?此为借口,推脱阻挠。    王先生瞠目结舌:“这样好?的法子,不应该直接开造吗?”    众人皆知,王家在造船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匹敌。    王先生这句话,惊叹中带着不可置信。    大家面?面?相觑,显然很意外他?对苏源的图纸有?这样高的评价。    从始至终都不赞同王一舟采用苏源图纸的一位老匠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用力掏了下耳朵:“王、王先生的意思是,根据苏大人图纸造出来的船,比咱们捣腾出来的都要?好??”    王先生闻言不假思索:“旁的不说,单三角帆就远胜过硬帆了。”    老匠人惊得合不拢嘴,脸上红了青青了紫,格外精彩。    王先生满脸笑容地看向?苏源:“苏大人有?所?不知,我在松江书院教书期间有?考虑过改进船帆,奈何无处施展,只能将灵感记录在纸上。”    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小布袋力取出一张纸,抖开递给苏源:“这是最完善的一类船帆,却远不如苏大人的三角帆。”    苏源定睛一看,眸底闪过诧异。    无他?,只因王先生的船帆与方横帆有?七八分相像。    看着图纸,苏源眸光明灭不定,似惊似叹。    苏源和王先生是不同的。    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将船舶制造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    反观王先生,在造船技艺普遍不高的大背景下,又有?封海令这只拦路虎,他?能凭借自己的揣摩思考,将落后的硬帆改成方横帆,委实不易。    苏源归还图纸,言语间带出几分钦佩:“先生的船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即便无法用在航海上,普通船只用上,安全?性也会大大增加。”    王先生捋了把胡须:“回京前我是打算试试这种船帆的,现在看了你的图纸,倒显得我班门弄斧了。”    一时间,大家看苏源的眼神?更?复杂了。    空气中不断响起噼里啪啦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