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_第164章 未雨绸缪,求索7床病人的病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未雨绸缪,求索7床病人的病因 (第2/3页)

型非常成功。他以前在麻醉科虽然也升到了主治级别,跳槽到重症医学科后,职称不变。但是他今年很可能评上副高职称,如果仍然从事麻醉工作,不一定评得上。”

    评副高职称是很多主治医生的一个坎。

    至少一个省级以上的课题,三篇核心期刊水准的论文就足以卡死很多人了。

    至于副高职称的笔试考试,那只是最容易的第一个小关卡。

    石医生的年龄应该是39到40岁左右。

    一些天赋好,基础好,运气好的医生,可能38岁就能评上副高职称。但是终究只有那么极少的一小撮。

    很多人,45岁前能评上副高职称就已经谢天谢地。

    为什么要加上一个运气好呢?

    因为选课题研究时,如果能抱住某位大佬的大粗腿,参加一个不错的课题,或者分给你一个较普通的课题给你主持。

    这些好事都需要运气和人品才能得到。

    石医生能在40岁评上副高,而且是在图雅这种竞争无比激烈的大医院,绝对属于非常成功的转型。

    周灿费力的打听这件事情,就是为了以后评职称做准备。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的学历低是个硬伤。越往高处爬,这个硬伤越明显。

    尽管以他现在的发展势头,大概率能够在职场中把学历问题解决,但是凡事总得做最坏的打算。

    现在多打听打听,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小周,明天早上八点到ICU交接班,记得要提前半小时左右到。”

    胡医生与周灿临别前,叮嘱他。

    今天还只是上班的第一天,周灿主要是学习各种器械的cao作,以及熟悉环境。

    明天,应该会慢慢的给他增加一些任务。

    下班后,周灿即便在医院食堂吃晚餐,脑子里仍在想着7床的病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患者的各种检查报告在他的脑中不断回放。

    肠道出血,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生穿孔。可是那个病人硬拖了半年都没有治疗,肠子也没有穿孔。

    这应该不是什么奇迹。

    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患者已经做过一次内镜止血治疗,如果肠道内有明显异常,医生肯定能够及时发现。

    患者做过便常规加潜血检查。

    检查报告单上也没有查出明显病因。

    周灿的脑子里浮现出人体消化道的解剖图。

    人体的肠道由小肠和大肠组成。

    小肠上起于胃幽门,下端接续大肠的盲肠。

    整个大肠的长度,成人也就1.5m左右。不算太长,因为末端可以从肠门探入,所以大肠内的病变情况更容易查出来一些。

    周灿暗自琢磨,肠道肿瘤、息rou、肠溃疡、各种肠炎,现在基本都能排除。

    血管畸形、静脉曲张也能排除。

    这个病是真的难搞。

    消化道内科的医生没能查出来,还真不怪他们。

    是这个病人的疾病太复杂了。

    说复杂吧,也简单。

    因为它的出血已经基本确定,就是大肠段弥漫性出血。

    大肠主要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这几部分。

    阑尾首先可以排除。

    它有问题,病人会痛得死去活来,根本拖不到半年。

    而且它会烂在腹腔内。

    肛管基本也能排除。

    那就只剩下盲肠、结肠、直肠这三个部分了。

    从这三个部分下手,恐怕很难有收获。

    他现在的病理诊断水平是住院医中等水平,再狂妄也不可能狂妄到比主任医师更厉害。

    他能屡屡立功,靠的就是另类诊断思路。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看到其它医生看不到的一些死角、盲区。

    这是他的一个优势。

    “会不会是大肠段有恶性肿瘤,然后发生浸润呢?”

    他不由脑洞大开,想到一种可能。

    患者做过血常规,白血病可以排除。

    一般来说,不明原因的出血最开始就是筛查白血病、出血性疾病。

    有恶性肿瘤,病人做血管造影检查时,应该能够发现。

    周灿再次努力回忆血管造影检查报告,最终,他将恶性肿瘤浸润的可能初步排除。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种推断了。

    他大胆推测,病因会不会出现在小肠段?

    成年人的小肠有7m左右,最短都有5m。是人体的主要营养吸收器官。

    患者那么消瘦,固然有着长期出血的原因。

    但是也有可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