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稳中求变 (第2/2页)
还要朝廷养着他们,以后的大明财政会怎样?” 在这东暖阁内,回荡着崇祯皇帝的反问,王洽、周延儒他们,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待天子所讲之事,很多道理他们都明白,可是做这样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和风波,实在是太大了。 一旦说朝野间知晓此事,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臣斗胆询问一句。”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道:“陛下所书的这些构想,是打算用天雄军、忠勇军、勇卫营等部的方式,在地方上进行实际镇守吗?” “不全是。” 崇祯皇帝想了想,皱眉道:“现在朕还不能都讲出来,连整顿卫所之事,都没有形成相应的成效,就算是讲出来,何用? 抛开别的不谈。 就说北直隶这边,有拱卫京畿的蓟密永三协驻军,有拱卫京城的三大营,朕想要问问你们,那一些非必要的京卫,继续留着他们何用? 不要拿着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他们御极之时,去跟朕现在御极的时期相比,这是不一样的。 倘若北直隶治下,那些非必要的卫所,能像天津三卫那般,被逐步的裁撤掉,仅仅是编入各地的官田,就能增加不少田赋,更别提每年要调拨给他们的粮饷,这一收一支加起来,能给国库减轻多少负担?” 天子所讲的这些话,所算的这笔账,叫王洽、周延儒、黄立极他们沉默了,的确,若能探索出全新的军队制度,那的确能给大明减轻不少负担。 可是他们实在想象不出,究竟是怎样的军队制度,能合理,平稳的逐步替换掉,现有的军队制度。 但是李邦华和王在晋二人,却想到了一些。 以西苑讲武堂,随军讲武堂为首的武将培养体系,只怕在以后的年限中,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职责。 甚至可以预见性的,若大明真能平叛流寇,平叛建虏,那周遇吉这帮能征善战的武将群体,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陛下,臣觉得先对一些京卫,进行相应的裁撤和试行,是可行的。”李邦华此时上前道:“毕竟正如陛下所讲的那般,围绕京畿一带,甚至整个北直隶,所戍守的各部兵马,实在太多,太杂,这给朝廷造成极大的负担。” 去了一趟山西后,叫李邦华的想法改变很多,与其空想,与其瞻前顾后,倒不如好好的做事。 “臣附议!” 王在晋紧随其后道。 “这件事情暂且就这般定下。” 见到此幕,崇祯皇帝拍板道:“先把能做的做好,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再具体的进行商榷和调整。 五军营和神枢营这边,已然要撤离出京城,围绕京城明确拱卫体系,你们军机处在裁撤京卫时,要兼顾到这些。 等北直隶裁撤卫所事结束后,到时朕会再召集诸卿,明确后续部署,若没有其他事情就退下吧。 朕不希望在朝堂之上,出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话题。” 听闻此言,王洽这帮军机大臣,都明白一件事情,天子对待这件事情的决心,很强硬,只怕以后的大明啊,会有诸多的变动。仗剑至天涯的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