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一章 辽兵西调 (第2/2页)
流贼平叛前指,实则却拥有较大自主权。 “从现有掌握的情况来看,陕西境内的叛乱,虽说所遇危机不小,但至少能稳定住一些跟脚。” 崇祯皇帝强忍着笑意,皱眉对李邦华说道:“一个流寇,一个建虏,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先前单是一个建虏叛乱,大明还能抽调别处兵马援辽,可现在多了个流寇势力,却叫这一优势葬送了。 朕最近一直都在想,能否从辽前那边,抽调些关宁铁骑进关,朝廷提供开拔粮饷,奉诏赶赴陕西,参与平叛事?” 李邦华想了想,皱眉说道:“就时下的辽前局势,倘若抽调的关宁铁骑,在不影响辽前局势为前提,此举是可行的。 再者言,肆虐陕西境内的流寇势力,多是步卒,若能增加陕西平叛的骑兵规模,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臣觉得此举可行!” 虽说辽东将门这一势力,能称之为地方准军阀势力。 然随着祖大寿、吴襄这些核心领导者,被崇祯皇帝调离出辽东,明面上委以重任后,纵使私底下有书信往来,但这也势必造成辽东将门,颇有群龙无首之意。 加之崇祯皇帝所谋泛辽东战略,的确于辽地取得些成效,又有转变思想的孙承宗,在辽前那边坐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崇祯皇帝若是用大义去分化,哪怕许以高官厚禄,也是能调动辽东将门的。 “既然李卿没有意见,那就辛苦李卿,跑一趟辽前吧。”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这次就以兵部的名义,出一份调函,鉴于陕西平叛的危急,恐威胁到京畿安危,征调辽前兵马进关。 朕拟定了几名辽将,擢升他们的官职,命其统率赴陕兵马,紧急进关,至于征调多少兵马合适,李卿等到了辽前,和孙卿商榷。 不过李卿,这批征调的辽兵,你要一路随行,直到赶赴陕西境内才行,这份差事可不轻松啊。” “臣遵旨!” 李邦华没有迟疑,当即作揖道。 天子所担忧的是什么,李邦华心里清楚,无非是怕这批赴陕的辽兵,赶赴陕西期间,会行劫掠地方之举。 不过李邦华不清楚的是,崇祯皇帝除了此念之外,是怕祖大乐这批辽将,不愿离开辽前啊。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辽东将门势力,看似颇有尾大不掉之势,实则也是有短板的,只要叫他们调离辽前,哪怕许诺的官职再高,终究成了无根浮萍。 随着祖大寿、吴襄他们的离去,很多事情就颇有主动权了,现在崇祯皇帝要做的,是将祖大乐这批辽将,再调离出辽东。 像什么五军都督府同知等虚衔,都配给他们了,只要他们肯率部离开辽前,剩下的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别的不说,祖大寿离开辽前,叫孙承宗在辽前相对容易的站稳脚跟,而祖大乐这批人的离去,必叫孙承宗进一步加强控制。 等到崇祯皇帝逐步肢解辽东将门,这一隐秘所谋实现,那到时和祖大寿他们,算总账的时候就到了。 毕竟能实现这一步,就代表崇祯皇帝实控的军队规模,必然是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且并非是那种不堪重用的存在。 离开基本盘的辽东将门之人,就像是被拔取牙齿的猛虎,空有威慑,可实则伤害性并不强。仗剑至天涯的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