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治政(5) (第1/2页)
自从山陕、辽东等处的叛乱势头,开始出现暂缓的趋势,这叫崇祯皇帝的精力,能更多的放在治理上。 不管朝堂经历怎样的风波或变动,紫禁城还是那样的氛围,就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好像什么都变了。 “南卿,从工部设总河衙门以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为何所取得的成效,却没达到预期成效?” 崇祯皇帝拿着几封奏疏,看向神情憔悴的南居益,皱眉说道:“时至今日,协理衙门仅筹建了永定河协理衙门。 至于运河、黄河、长江等协理衙门,到现在都没明确下来,甚至朕所言的河长制,仅在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下发相应的公函。 像总河衙门直属巡察制等诸多谋划,更是迟迟没有任何动静,这便是卿家,所给朕交的答卷吗?” “臣有罪!” 南居益闻言,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惩处,臣甘愿受任何惩罚。” “若是想惩罚你,朕就不会召你过来!” 崇祯皇帝闻言,皱眉道:“朕是要叫你讲明,在推行此策期间,究竟遇到什么事情,河工关系社稷根本。 看看这些年,在我大明境内,出现多少严峻的旱灾,水灾,倘若不能尽快解决河工上的弊政,那以后朝廷又将何其被动?” 其实对南居益所做之事,崇祯皇帝清楚其中难度,一个河工,背后牵扯到多少层面,有牵绊多少利益。zWWx.org 在这个腐朽的王朝里,在吏治没有彻改前,想要做成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南居益这几個月间,所做成就算是不错了,至少这个永定河协理衙门,从筹建到运转起来,已然开始排查所辖诸河,并着手筹划清除河淤、扩宽河道、谋划水库等事,围绕永定河系的事宜,都在逐步改变。 但是这个效率,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陛下,臣缺人啊!” 见天子这般询问,南居益神情动容道:“工部这边,臣将能抽调的人手,全都给抽调走了。 若是再抽调的话,那工部的日常事宜,就无法确保了。 陛下所明确的那些事情,是好,但是需要大量的官吏,可吏部那边,包括会推时,总是各种理由搪塞。 臣多次向内阁陈述此事,言明河工所谋新规,乃是关系社稷的大事,不过有很多事情……”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 一方面大明备受冗官的困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大明却存在较重的官缺。 工部。 就是体现最为明显的衙署。 官分三六九等。 仅仅是以六部而言,挤破头想去的是吏部、户部,次一等的是兵部、礼部、刑部,最后才是工部。 “遇到这些问题,为何不及时向朕禀明!?” 崇祯皇帝皱眉道:“朕先前多次强调,南卿都当成耳旁风了?这样办事,早晚是要出大问题的。” “非臣不愿呈奏禀明。” 南居益见状,作揖道:“先前朝局不定,地方不稳,各种事情堆积到御前,臣想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