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宗学 (第1/2页)
想叫大明拨乱反正,不再重走先前的老路,就必须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且不能局限于儒家思想那一套。 新学是这般。 军校是这般。 宗学是这般。 崇祯皇帝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来支撑起他的构想和谋划,重建支撑起大明的梁柱,或许要很长时间,但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果真和预想的一样,京畿卫戍的调整,在朝传播开来,就会引起风波啊。”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倚靠在龙椅上,放下手中奏疏,对王承恩说道:“看看朝中这些大臣,蹦跶起来的有多少。 即便是内阁这边,提出反对的也不少。 可惜在这件事情上,朕不想跟他们浪费口舌,想用兵部来进行掣肘,那他们的主意算是打错了。” “还是皇爷英明神武。” 王承恩拱手说道:“知晓外朝那帮文官,一上来会有什么手段,来阻挠京畿卫戍的调整驻防,所以才从内帑调拨粮饷。 这样一来的话,军机处所领的差事,就失去了制约性,只要一应谋划部署,都能平稳落实的话,那京畿卫戍必然坚若磐石。”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啊。” 崇祯皇帝将奏疏丢到御桉上,站起身来,理了理龙袍,微笑着说道:“等这些谋划部署都落定了,才能下此定论。 在此期间,内帑所拨粮饷,必须及时跟进到位,切勿出现任何延误。 尤其是裁撤卫所、整顿各镇驻防军等事,敢因为粮饷的拖欠,必然会叫京畿一带,闹出严重的兵乱的。 这是朕绝不愿看到的。” “奴婢明白。”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内帑的绝对充沛,内廷有司的整顿厘清,叫现在的崇祯皇帝,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文官群体的掣肘。 兵部不做事,那整顿大明军队,就玩不转了? 崇祯皇帝可不这样看。 有孙祖寿、毛承禄、孔有德这批武将在,针对京城和三大营的调整驻防,崇祯皇帝没任何可担心的。 至于蓟密永三协卫戍区域,马世龙、侯世禄、赵率教、尤世威这批总兵官,虽说武职上有升有降,然而在其他方面,崇祯皇帝却给予照顾和倚重,特别是他们的子嗣,全都招进皇家军事学院,那忠诚度亦是有保证的。 为调整京畿卫戍驻防,崇祯皇帝忍耐了快一年,各方谋定以后,才蓄势待发的强势出击的。 谁敢阻挠他做这件事情,那就等着遭受打击吧。 “不过经历此事,内帑要调拨不少银子啊。” 崇祯皇帝轻叹道:“先前积攒的那点压箱银子,算是支出半数了吧,倘若这般,都不能叫北直隶彻变,那朕这笔买卖就亏本了。” 等到京畿卫戍的调整全线落实,那北直隶这个基本盘,就算真正掌握在崇祯皇帝的手里了。 甚至崇祯皇帝都能预想到,半年后的北直隶要地,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和改变,至少很多事情都将改变。 “皇爷,北地诸藩的事情,明确了。” 王承恩闻言,作揖道:“那批诸藩都心念社稷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