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太子造船  (第2/2页)
    朱元璋豁然起身!    “你可知道忽必烈三征倭寇!”    “臣知道!”常茂跪在地上面色坦然。    “那为什么还要说远渡重洋这种事情!”    朱元璋审视的看着常茂。    常茂毫不畏惧,侃侃而谈。    “回陛下的话,臣自认不是忻都和范文虎,不会出现那样的错误!而且我大明现在四海升平,也无其他战事掣肘!集大明之水军定能一战胜之!”    其实茂大爷说的有一定道理。    当时忻都和范文虎的错误指挥,使大军遭受台风,确实占了一部分原因。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忽必烈在第三次征讨倭寇的时候,被他寄予厚望的九子脱欢在安南国陷入苦战!已经达到了血战数日未进一里,没下一城的地步!    这样的劳民伤财,却毫无进展,使朝廷内部的压力变得很大。    而这时候,蒙古军队又遭到了安南国游骑兵的sao扰,死伤严重,人心惶惶,士气低迷。    安南国的气候和地形使蒙古人很不适应,就像他们不适应倭寇岛的炎热气候一样    而且蒙古人最怕的就是消耗战,在安南的痛苦让他们再也不想去征服倭寇这样的鸡肋之国了。    朱元璋默不作声,显然这些理由不足以说服他,这个时候朱标说话了。    “父皇!茂将军所说的远渡重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    “恩??”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其实他也不是不想打,当时倭寇杀他使臣的时候,他就想打了,只是怕战事糜烂,拖垮皇明财政而已。    “儿臣有三万精兵就足够了!”    朱标顿了顿,继续说道。    “在京军大营中挑选出三万南方水乡的士兵,最好是当年和父皇一起参加过鄱阳湖水战的。”    “这些士兵家乡便是水乡,有的甚至还是在船上长大的,水性好的没话说!再加上山东本地的七万卫所兵,十万大军足以踏平倭寇!”    朱标看了一眼老朱继续说道。    “而且龙江船厂中战船不少,甚至当年缴获的混江龙还有数十条!这些战船老虽老了点儿,但还是结实耐用,虽然不能远海打仗,但是近海练兵总是不会出什么差错的,战船在海上游弋倭寇自然不敢来…”    李文忠适时出来捧哏说道。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一边造船一边练兵,而朝廷真正调动的兵马也只有三万人而已,算不得什么负担,还能保卫沿海百姓,等到新战船下水,兵丁成熟的时候!就是一鼓作气之时!”    “曹国公高屋建瓴。”    朱标对李文忠客气的拱了拱手,毕竟是自家亲戚。    李文忠则慌忙侧身躲过了朱标这一礼。    “还是太子殿下英明,老臣只是顺着您的话说而已…”    宝座上的朱元璋忽然开口说道。    “咱其实并不在乎,能不能远渡重洋犁庭扫xue!咱只想让沿海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皇帝开口,自然是鸦雀无声。    “常茂!”    朱元璋抽出了一枚令牌,淡淡的开口说道。    “臣在!”    “咱命你会和漕运总兵官陈瑄,组织船队在沿海游戈!一边练兵,一边保境安民!碰到倭寇无需多问,斩首便是!”    “喏!”    常茂手持金批令箭,面露兴奋。    看到自家妻弟已经顺利的拿到了差事,朱标急的像火上的猴子。    “父皇!儿臣请………”    “啊……”    朱元璋忽然打断了朱彪的话。    “标儿奇思妙想,发明的火器也对咱大有用处,这次便领着龙江船厂的差事吧!”    “父皇……!”    朱标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下,毕竟造船有啥意思?    朱元璋斜着眼睛扫了朱标一眼,从牙缝里挤出来了两个字。    “钦此!”四王爷,的永乐大帝:朱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