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贼喊捉贼  (第2/2页)
   一路聊着,李重楼才知道,王德海早年伤人入狱,出来后决定洗心革面,招集以前的手下一起做餐饮。    中年得子,本来应该过的不错。    但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医院查不出来原因,一直用高价药维持着。    这些年挣的钱,都塞进这个无底洞了。    上次那两百万,也就将将够还上银行贷款缺口。    为了儿子药不断,才不得不再次变卖古董。    两人到了东林典当行。    王德海从车上拿下三样东西。    其中一件是白瓷观音,莹白而带透明感,十分唯美。    一支和田羊脂白玉山料手镯。    一串阳绿冰种翡翠108颗的1.2手持链子。    品相都不俗。    瓷佛倒是古董,另外两个是现代工艺制品,玉料上等但并没有年份。    但这种东西,少有拿到当铺来的。    毕竟黄金有价玉无价。    当铺的生意,其实多以黄金房产地契抵押为主,古玩只是冰山一角。    李重楼如实相告:“王总,你这三样东西,做不了抵押,只能卖。”    “它们不像房产、黄金有固定价值,凭的全是我一眼价。”    “卖!兄弟我信你,你不会坑我。”王德海毫不犹豫。    “瓷佛没问题,乾隆年间的德化白瓷观音,品相完好,50万左右。”李重楼点头估价:“和田白玉镯子虽是山料,但白度跟油性都不错,整体无裂,也能值个30万左右。”    “翡翠手持差点,好在整串同料,按颗算不值钱,论串能给到20万。”    “总共100万,你看如何?”    王德海闻言眼中精光毕露,叹道:“不瞒你说,这三样东西,几年前就有人看过。”    “总共才出20万,你整整多给五倍,我还能说什么!”    李重楼微笑解惑:“捡漏跟买卖是两个概念。”    “我上门捡,或许连二十万都出不到。”    这桩买卖,几乎不挣钱,东林收下加个几万出给吕云絮。    毕竟拍卖会需要东西替代甜白釉。    可谓三方受惠。    李重楼打了个电话给林颖,简单说了下情况。    得到的答复,是让他全权作主。    钱到账,王德海满脸感激:“兄弟,大恩不言谢,等你空了到我家里吃饭,让你嫂子亲自下厨!”    “好,过两天联系。”李重楼没推辞。    王德海家里,说不定还有别的东西。    他倒不是想捡漏,毕竟王德海两次帮自己。    只是替东林创造点进项。    送走了王德海。    李重楼开始搜肠刮肚想着利用手里两万五捡漏的事。    刚才是店里生意,他私人太缺钱了。    吴浩伤一好就要钱组建团队,倒欠师姐一百万赎身钱,现在刘之如又要三十五万。    再不主动出击,只能坐以待毙。    师姐说用不着困在店里,他决定上午看店,下午捡漏。    只是上哪去捡,暂时还没谱。    秦州倒是有个文庙古玩市场,里面鱼龙混杂,不少开店的老板自己眼力不行,经常会卖一些物超所值的东西。    他前世练手,捡了不少小漏。    但价格都不高,几百到上万不等。    大漏可遇不可求。    接近中午时分,一个贼眉鼠眼,神情猥琐,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男子,大摇大摆走进店里。    身后跟着一名身高足有两米,铁塔般的壮汉。    壮汉瞳距很宽,看上去不是很聪明,但绝对孔武有力。    “哟呵,三个月不见换人了。”    矮个子进门一通打量,目光落在李重楼身上叫道:“你是新来的朝奉?挺年轻嘛,我来赎当金条。”    “当票、身份证。”李重楼起身接待。    赎当,是当户在规定期限内向典当行清偿当金本息,换回原当物。    接过当票看了眼,典当人黄永寿,典当日6月22日,差两天三个月。    照着库存单,找到放四根1000克的金条的封盒。    “本金1272000,每月4.7%管理费。”李重楼算好价格:“赎当付1451352元。”    “急什么?我不得先验货?”黄永寿轻蔑一笑,打开从封箱拿出一根金条。    掏出一把手工钻,在金条侧面开孔取样。    动作麻利,显然是个老手。    很快,矮子拔出钻头。    钻头的凹糟里,除了金丝外,还夹杂着一些你灰黑色的金属。    钨!    李重楼眼一瞟便看出这金属丝的来历,眼里闪过一丝冷意。    造假的包钨金条!    金钨同比,包钨金历来是当铺质押重灾区。    骗子常用的手段。    通常都是绝当。    黄永寿却跑来赎当,又自己戳穿包钨金。    分明是要搞事!渡厄方舟的至尊鉴宝狂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