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三十七章 林丹汗求和  (第1/2页)
    蒙古使团斯琴毕力格惶恐的听着明朝皇帝的数落。    生怕这位年轻的皇帝脑子一热把他们全部咔嚓了。    好在,朱由检并没有骂多久。    缓了口茶后,他接着说道:“说吧,林丹汗让你们来的真正目的。”    他可不相信一向骄傲的林丹汗,会向大明朝道歉赔礼,背后没有目的才怪。    斯琴毕力格谨慎的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如长生天一样…”    “说重点。”    “是是…”    “大汗的想法是这样的,请求皇帝陛下在边境开放互市,这样来自西域俄罗斯的商人就可以共同互换。”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很难开口的,但大汗说会送您一份大礼,可保边境太平无事。”    大礼?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说下去。”    “遵旨。”    斯琴毕力格内心一喜,看来明朝皇帝听到边疆无恙,果然动心了,大汗英明啊。    “这份大礼,大汗说了,需要陛下您同意互市才能相送呢。”    什么?    还跟老子玩起游戏了。    朱由检不悦的说了声:“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王体乾,送客。”    边境互市了几百年,关关停停,蒙古人反复无常,最是无赖。    看起来忠厚,内心却黑的很。    读史书时,很多人都会疑问,难道做生意不好吗。    既方便了两国人民,又阻止了战争杀戮。    难道明朝官员都这么蠢?    实话告诉你,明朝官员聪明着呢。    他们早就看出来了,但是之所以不同意互市。    第一,这个互市必须由蒙古人先提出来,如果是大明提出来,就意味着妥协。    国家威望会下降,影响到附属国和西方商户。    第二,明朝别看商人被排到最下等,相反商人却是最活跃的。    他们继承了宋朝的优点,把生意开到世界各地。    这个时候欧洲那边,把明朝当做东方巨龙,有一部分是这群商人的功劳。    还有,通过明朝和蒙古部落之前的互市。    大明官员懂得这一点。    那就是蒙古人经常把一些病马,弱羊,来换取大明的好东西。    比如布匹,铁锅,粮食,瓷器,还有最重要的茶砖。    明朝商人也不是傻子,你拿一些破羊皮,发霉的垃圾来换我的好东西,傻子才给你换。    而这时候蒙古人就开始耍赖了。    他们也知道这事不地道,但就是不承认。    还反口说大明言而无信。    于是这群蒙古人就开始了老本行。    抢劫。    一来二去,大明也被这群家伙搞得很烦,索性直接关了市口。    但贸易还是正常进行。    比如山西各城都有蒙古人的商队,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商人何必为难商人。    斯琴毕力格看到皇帝怒了,他也慌了神,但林丹汗特意叮嘱,不许把事情说出去。    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皇帝陛下,我们大汗说了。愿意向大明朝朝贡,以表达两国友好。”    朝贡吗。    朱由检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反而在心中默默的想。    这个林丹汗到底要干什么。    一向骄傲的他,居然会想着朝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