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朕的土地改革  (第2/2页)
    “免礼吧。”    “谢官家。”    “陈东。”    “学生在。”    “知道朕找你来干什么吗?”    “学生不知。”    “朕早闻你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学生只是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    “国朝正是用兵,报纸上也都刊登了。”    “学生看到了,现在无数爱国志士,踊跃奔赴前线,学生亦想前往。”    “不不不,你不能去,你要留在东京,朕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陈东大吃了一惊,他这个太学生,说到底,不是官员,还轮不到他与皇帝论政。    “请官家明示。”    “河北防线建立在即,军镇粮食要有充足保障,滑州、卫州、隆德府的许多粮食,以后可能会从京畿路调拨,所以朕要在京畿路建立大粮仓。”    陈东心中更是惊讶,这等军国大事,官家不与两府相公商议,叫他这个太学生来作甚?    陈东说道:“官家深谋远虑,臣受教了。”    “你先别说好听的话,朕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件事。”    陈东说道:“赵相公乃是良臣,相信他能处理好。”    “不不不,赵鼎事务繁多,朕需要另一个人能办,就是你!”    陈东如遭雷劈一样:“官家,学生……”    “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朕说。”    “请官家明示。”    “朕来问你,京畿路的粮食在何处?”    陈东愣了一下,说道:“粮食自然在粮仓。”    “粮仓的粮食从何而来?”    “要么从商人手中购买,要么从农民手中通过赋税收取。”    “商人和农民的粮食又是来自哪里?”    皇帝陛下,您在逗学生玩吗?    陈东回答道:“自然是从田里长出来的。”    “那田在何处?”    “田在……”    这个问题陈东没法答了。    田当然就在那里。    赵宁说道:“田在权贵手中,粮食也在权贵手中。”    “这是当年蔡京名下的田,你看看,八十万亩!”    陈东忍不住接过来看,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一样。    “这是濮王的田,10万亩!”    “这是朕之前抄家的那些官员的田,15万亩。”    从开封府到洛阳府,连片的田,都在官员和权贵手中。    赵宁说道:“这些朕本来不应该跟你说,但国朝田赋弊政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否则那些粮食都被这些官员把持在手里。”    “你可知其中危害?”    陈东摇了摇头。    “朕不知他们有多少粮食,无法统计,也有无数官员偷税漏税,国朝收不上来足够的农税,他们就建议给百姓加税,以至于民不聊生。”    “如此,京畿路如何能成为前线的粮仓?”    被赵宁这样点拨,陈东立刻想明白。    这不就是粮食都被捏在权贵手里,朝廷无粮,只能买,还有通过夏税和秋税收粮食。    最后朝廷和百姓都没有粮食,朝廷只能巨资购买,如此,前线粮食也未必足够。    且长此以往,民不聊生,外部有强敌,内部百姓无饭可吃只能造反。    这……    陈东脾气立刻就上来了,他激动地说道:“此乃国贼也!”    赵宁也跟着说道:“你说的没错,这些都是窃国之贼!”    “陛下,您需要学生如何做?”    “朕要你来在京畿路主导一场土地改制。”画凌烟的回到宋朝当暴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