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8章 秦桧被刺杀 (第2/2页)
粮食就够了,这比过去减轻了太多太多。 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情况。 知道并不意味着能做到。 任何政策落下去,不仅阻力非常大,还会经常被扭曲、变形。 赵宁也不奢望真的能多240万石粮食出来,他只求这七路的粮食,能攻击河东、河北战线,就可以了。 如此,军粮有保证,百姓负担空前降低,能吃饱肚子。 假以时日,河东、河北、京东的民生自然会慢慢恢复。 这是目前防守阶段,财政和前线最理想的配合。 至于朝廷其他的花费,例如陕西的军费,之前他跟梅执礼核算过,利用交钞是可以每年省600万贯的。 还有官员的开支,买马、增加驿站、修路开渠这些,那就靠南方诸路了。 例如准备大力开发的荆湖路、江南路。 可以说,到靖康五年,新政的基本框架在北方被搭建了起来。 既然新政推开了,新的官制也跟随而出。 七路先后添加布政使,主管民生,转运使的权力被快速剥离出来。 从整个局面来看,经济中心战略,几乎与新农政北方闭环相互衔接了起来。 赵宁最近心情格外好,尤其和钱小娘子相谈甚欢。 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没事就黏在一起。 钱小娘子竟然也真的觉得赵官家对自己是真爱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七月二十四日一大早,高俅就跑进宫来。 “官家,大事不好了。” “嗯?” “秦桧秦尚书,前晚回家的时候,被行刺了。” “被行刺了?” “被行刺了。” “被谁行刺了?” “据说是嵩阳书院的几个学生。” 这下着实让赵宁大吃了一惊。 学生行刺秦桧? “确定?” “臣在秦家和刑部都安插了眼线,绝不会有错。” 这么大的事,都过去一天了,也没有见秦桧说。 嵩阳书院的学生为何行刺秦桧? 赵宁沉思起来,按照大宋朝这些读书人的脑回路,一定认为秦桧是个误国的jianian臣。 秦桧这几年也没干别的事,就是将赵宁想要除掉的人全部送去见阎王了。 送去见阎王了? 嵩阳书院? 赵宁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但他还是问高俅:“嵩阳书院的学生不读书,跑来行刺秦桧作甚?” 高俅顺口就说道:“大概秦桧害死了他们的老师?” 高俅这随口一说的事,便和赵宁想到一块去了。 那嵩阳书院是大宋四大书院之一,昔年的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范纯仁等很多名儒都在嵩阳书院讲过学。 还有不少官员是从嵩阳书院卒业,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的。 害死老师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是抚恤金案中,有从嵩阳书院出来的官员,在那些圈子里名声很好。 这让赵宁敏锐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个人对民间的影响问题。 前日有人为自己尊敬的人行刺朝廷命官,这还只是目前发现的,在没有发现的地方,是不是有更多人,受到某些人的影响,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这种事若是发生在民间小老百姓上,最多也就发生一个刑事案,司法严惩,影响不大。 可是发生在了读书人和朝廷大员身上,这就意味着一些地方名流掌控舆论,扰乱秩序了。 这是赵官家绝对不允许的。 这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然而,这才刚刚开始。画凌烟的回到宋朝当暴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