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8章 灭国的一笔账! (第1/2页)
高俅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派一支军队前往江陵府,稳定局面。” 赵宁说道:“传朕命令,让张伯奋领三千精锐前往江陵府,谁再敢乱动手,格杀勿论!” “是。”王怀吉领了命令,立刻去传话。 高俅又说道:“陛下,这件事恐怕不简单。” “你此话怎讲?” “江陵府现在在大力开荒,无数人盯着那里,数次的私斗,必然都是背后那些人分赃不均才动手的。” 高俅用词比较讲究:背后、分赃不均。 但赵宁却看到了另一点,他问道:“能煽动三千多人私斗,这件事确实不简单,这是要造反!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高俅说道:“这可能与民间高利贷有关。” “高利贷?” “臣偶尔听别人提及过,民间不少农民其实都欠地主的高利贷。” 赵宁忽然意识过来。 原因可能还真是高俅说的这样。 大宋朝的国情绝对比大唐的要复杂得多。 商业空前的繁荣,商人集团的崛起,在官本位时代,官商第一次找到了彼此。 权和钱来了一次世纪大合作。 一百多年的土地兼并,商业大发展,让大宋朝出现官员、商人和地主三位一体的高利贷群体。 地主们对佃户的高利贷,进一步加强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如此,地主是可以调动那些欠下巨额资金的佃户,为他们拼命的。 因为这样一个国情,当年王安石还推出了“青苗法”。 王安石的“利出一孔”治国理念和司马光等人“贫富相资”理念发生严重分歧。 王安石青苗法的失败,意味着朝廷掌握借贷业务的全面失败。 赵宁陷入沉思中,江陵府私斗一事,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地主对佃户人生关系的牢牢把控。 地主这个利益集团,是最腐朽、最无耻的。 他们只需要不断买房……哦不,不断兼并土地,然后将土地租给佃户。 他们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 商人资本家还能在贪婪地逐利中,推动商业繁华。 但地主集团,就是毒瘤! 实际上,古代地方私斗时有发生。 江陵府最近之所以如此频繁,是因为开荒带来的巨大利益激化了各方的矛盾。 看来南方土改势在必行了! 尤其是荆湖路、江南路和两浙路,这几个地方,自然资源极其优渥,被地方势力掌控绝对是朝廷巨大的损失。 赵宁不再说江陵府的事,他心中已经有了安排。 他问道:“让你去调查京西南路民间的情况,调查得如何?” “有情报。” “说。” “民间疾苦是真。” “襄阳府知府周建德说的是真的?” 高俅只给了一个模糊的回答:“襄阳府的民生确实比较艰难,靖康三年,金军已经打到襄阳了。” 赵宁又问道:“淮南东路呢?扬州的情况如何?” “民生也很艰难。” “有多艰难?” 高俅继续说道:“派人下去考察过,百姓只能糊口,还有很多户人家欠了一堆钱。” 他从袖口掏出一份汇报,呈递给赵官家。 赵宁接过来快速看完。 不对吧! 淮东可是富裕之地。 江南两路也是富裕之地。 这调查结果全部都过得很艰难。 高俅说道:“陛下,臣以为,现在的局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