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1章 跟赵官家打官司? (第1/2页)
胡铨怒斥道:“胡说八道!谁允许你们按照三倍的利息借贷的!” “这是郭家的事!” “朝廷规定的借贷利息最高不能超过一倍!”胡铨说道。 他说的倒是真的,宋朝商业发展太快,又不遏制土地兼并,民间高利贷呈现爆炸增长,连后来南宋文天祥那样的人都借过高利贷。 关于民间借贷,北宋朝廷一直争论不休。 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极其厌恶民间的高利贷。 在多方斗争下,大宋朝终于规定,借贷年利息不能超过100%。 但实际上,民间利益集团怎会就此遵守? 赵宁终于切身感受到,为什么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受到无数人的唾骂。 青苗法是什么? 青苗法是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统一由地方官府给农民借贷,贷款年利息在30%,虽然相对于后世也很高了,可比民间高利贷要低得多啊! 青苗法是要在官员、商人和地主嘴里把300%的利润夺过来。 那谁说过?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赵宁看着这些农民在那里排队用找地主和官员借来的钱买地主和官员提供的粮食,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真他妈的黑! 这些农民还不起地主老爷们的债怎么办? 怎么办? 地主老爷们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 就算还不起,地主老爷们也是赚的,因为他们借来的钱,又迅速在地主老爷那里消费了。 而地主老爷们却获得了一份农民欠他们钱的账单。 这就是强有力的人生绑定契约,以后必须乖乖听话。 不听话地主老爷就去告你,按照大宋律法,欠钱不还是要坐牢的。 从商业层面、道德层面、律法层面,层层锁死这些农民,让他们世世代代为自己种田,成为实际上的奴隶。 所以,当地主老爷或者官员、商人想要在荆湖北路江陵府买田遇到阻碍的时候,随时可以动员一大批欠钱的农民。 谁不听话,就让谁全家坐牢。 地主:借钱吗?全家坐牢的那种! 这是荆湖北路大规模私斗根本原因。 那郭常说道:“这是郭大官人的意思,又不是我的意思,而且官府都默认了,你有本事跟官府玩?不要以为人多就了不起,官府能玩死你们!骨头都不吐出来信不信!” 赵宁感到有些意外。 郭大官人派来的人,敢公然在众人面前说这样的话,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家根本不担心这些话传到官府耳朵里。 要么就是根本就传不出去,要么就是传到官府耳朵里,官府也不会管。 赵宁在胡铨耳边说道:“你先带一批人去郭家,谈谈粮食买卖,问清楚郭家到底能卖多少粮食。” “是。” 胡铨带着三十几个人,先离开。 赵宁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郭常身上,问道:“官府默认?” 郭常卷起袖子说道:“今天我不怕实话告诉你,他们一家欠的钱里面,就有这襄阳城官老爷的钱,自古只有民欠官,官岂有欠民的道理!他们若是不还,你非要多管闲事,那就对簿公堂,看看官府怎么判!” 一听说对簿公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