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1章 站而屈人之兵 (第2/2页)
现代世界,太宗皇帝紧紧握住拳头:“就差一战,就差一战了!” “此山一塌,太宗皇帝将无法在寒冬来临之前,战胜高句丽了。” 白起站在一旁,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打这种战线拉长的仗,粮草永远是硬伤。 尤其是贞观时期的李世民和文武大臣,他们十分注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至于打仗都会最大化地减少劳民伤财的程度。 隋炀帝三征辽东,累计兵力340万,民工680万,累计1020万人,为此给国内带来的困难不可估量。 因此,李世民出征只带了十万的军队! 4万军走海路,只派6万陆军奔赴辽东战场! 大唐为什么一边打还能一边繁荣,就是因为往往能以极少的代价获得极大的胜利! 他们出的不仅仅是本土之兵,还会让突厥等附属国也跟着出兵,这就大大减少了唐朝内部的压力,也是天可汗制度最具优势的地方之一。zWWx.org 大唐灭东突厥,各路不过10余万,又有李靖深入腹地,三千灭突厥! 灭吐谷浑,李靖实际上只动用了4万多兵马! 到现在和唐高宗时期的打高句丽,大唐都征集了不少异族兵马! 高句丽与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不同,他们依托险阻,构建出了一套完善的纵深防御体系,大唐要想再靠奇袭灭国就比较困难了。 也正因此,同样是打高句丽,大唐付出的代价远少于隋朝,以至于这次太宗皇帝虽然未能灭国而返,但大唐并未消耗多少根基。 再加上,李世民对国内的形势也疑虑重重。 当时,太子李治初立,无论是对国内的功臣望族,还是对外部的薛延陀、西突厥等附庸国,威望都还不足。 一旦有事,李世民必须尽快返回坐镇大局! 也就是说,天可汗在这一场战争中,是绝不能被困住的! 这也是李世民在这场作战中,没有像当年虎牢关一战那般畅快肆意,不敢追击的客观原因,他必须得考虑本国的大局。 他到底,已经是大唐的皇帝,而不是天策上将了。 因此,在这次高句丽之战中,本可以先奇袭乌骨城,夺取其中辎重粮草,再打安市城的唐军,最终还是放弃了不攻安市,直下鸭子江的战略构想。 “安市城守军之所以如此抵抗,还有部分原因,乃是太宗皇帝放出了攻破安市,男子尽屠”的狠话,这就导致安市守军的抵抗格外激烈。” 对后世各种战争,早已研究透彻的汉武帝,徐徐开口道:“正如墨翟先祖所言,以暴制暴,最后只会换来更大的暴力。” “驻跸(bì)山之战,唐皇以三万兵力打败高句丽援军15万,和当年的虎牢关之战皆为一场经典大战。” “由此可见,唐皇依然还是天策上将的余勇,唐军依然具备奇袭的实力。” 汉武帝一边说,一边走到太宗皇帝身旁,抬头看向灰色之镜: “朕看后世有史学家推算过,高句丽当时守军足有六十余万,若想以10万之军扫平具备城墙堡垒的高句丽,就必须出奇制胜。” “可惜,由于唐皇在场,导致你的将士打得实在是束手束脚!” 太宗皇帝:“!!!”烽火重燃的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